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信息方面,我们通常接收的建议是吸收的信息越多越好。毕竟我们当下身处信息经济之中,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得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接收信息。但本文作者Aytekin Tank指出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混淆了知识获取与盲目消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一个外向、外求的大环境,如何内求、聚焦自己的内心和想法或许是决定你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本文选自Medium,原文标题"Tips for decluttering your mind & boosting your creative genius"。
要想做到真正珍惜那些对你很重要的东西,你必须首先丢弃那些已经没有用了的东西。扔掉你不再需要的东西不是浪费,你也不必为此感到羞愧。
这段话出自日本整理、收纳达人藤麻理惠(Marie Kondo),她的存在似乎是对当代大规模消费行为的一个挑战和质疑。她的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位列各大畅销榜榜单,她所竭力提倡的极简主义精神的核心就在于"我们买了太多的东西,并且这其中许多东西并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藤麻理惠建议我们断、舍、离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物品,包括廉价的塑料制品、便宜的衣服以及可能导致家居环境凌乱的小摆件。至于如何确定一件物品你是否想要,她提供了这样一个建议:你可以将这件物品拿在手里,看它是否能让你产生快乐的情绪。如果不能,她建议立即将这些物品清理掉。
在整理方面,藤麻理惠专注于物品层面,但其实我们也可以更广泛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试想一下:在整理房子之前,你不应该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理清自己的想法吗?
美国人平均每天有十个半小时的时间用在媒体消费之上,包括看电视、上网冲浪、使用app或者是收听播客等等。但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你每天所接收的这些信息,包括观看Netflix节目、YouTube视频或者是在交友软件上聊天,除却为你带来的娱乐感之外,对你的创造力又有怎样的影响?
在信息方面,我们通常接收的建议是吸收的信息越多越好。毕竟我们当下身处信息经济之中,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得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接收信息。但我们这样认为往往是因为我们混淆了知识获取与盲目消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理你的"流入"
《一个人的听众:重新掌控创造力》(An Audience of One: Reclaiming Creativity for Its Own Sake)的作者Srinivas Rao提出,管理我们的"流入"—消费了什么以及消费了多少—对创意的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在书中写道:"过度消费和流入会抑制创造力的生成,对于深层工作能力具有负面影响,并且会降低我们的累计产出量。"
JotForm共有140多名员工,为490多万名客户提供服务。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CEO,我深知创意产出的重要性所在,我绝不会仅仅依靠偶尔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我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培养持续地创造力。对我来说,"晨间笔记"(morning pages,不加思考和评判地记录自己的意识流)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创造力方法,它可以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让我可以清晰洞观自己的内心、听见自己的声音
每天早晨,我都会将手机调成静音,找一个空白处,然后用我自己的想法去填满它。在这种情况下,为自己设置一些限制性条件(例如关闭手机电源)可能是释放创造力的真正秘诀所在。
让你的思绪自由流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外部刺激因素的时代,我们寸步不离手机,甚至在飞机上也会使用WiFi。因为我们对于这些投入了太多的关注,我们甚少有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梳理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据桑迪·曼恩博士(Dr. Sandi Mann)表示,放慢脚步,让自己的思绪自由流淌,可以让你充分利用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思想,这就与激发创造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心理学家Heather Lench将"无聊"描述为一种"探寻状态",如果不去积极探寻新概念,新的改进方法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新方式,那何来创造之说?
Manoush Zomorodi的作品《无聊与卓越:论无聊如何激发创造力和生产力》(Bored and Brilliant: How Spacing Out Can Unlock Your Most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Self)衍生出了一个"无聊与卓越"挑战,鼓励参与者不仅仅是去"看"这个世界,更要去"观察"这个世界。该项挑战的参与者会写下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并且会留出一段离网时间,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激发他们的个人创作。
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表的一份研究称,让你的思绪自由流淌并且保持平静的思绪和心态可以为你带来突破性的见解。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愿意让自己放慢脚步,不受外在浮躁的竞争环境影响。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下我们越来越多的互动都是虚拟形式进行,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都是被动发生而非主动参与。
不要只是消费,去交流想法
畅销书《天才地理学 : 从雅典到硅谷,探索天才与环境的关系》(The Geography of Genius)作者埃里克·韦纳(Eric Weiner)踏访全球七座文化名城,研究历史上创造型天才涌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而思考如何在家中创造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他在这过程中也探索了社交互动的影响,例如在维也纳历史悠久的咖啡馆,那里正在进行的思想的交流正在孕育着一批新的天才人物。韦纳在书中这样写道:"各行各业的人都去了那里,那儿的谈话和交流随意、自然并且流畅。"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仅仅是消费别人的想法,还要积极贡献自己的想法。对话不仅可以激发灵感,而且可以帮助你让原本不错的想法变得更好。
缩小关注点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通过限制消费来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一些专家建议,要想激发创造力,让自己集中关注点和精力是关键所在。不要只是想着去产出尽可能多的想法,不要用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建议来填满面前的白板,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要缩小关注范围。《创业第一步:优秀创意落地指导手册》(The First Mile: ALaunch Manual for Getting Great Ideas Into the Market)一书的作者Scott Anthony也是Innosight的执行合伙人,他将这种限制称为"激发创造力的最大推动力"。
那这跟消费又有什么关系?你可以想一下你每天所消费的各种想法,如果你能将消费的范围缩小到与你正在积极尝试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范围大小,那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我所尝试的有效限制空耗的一个方法就是建立强大的系统,实现自动化。这在前期可能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随着系统和自动化的形成,以后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减少工作量(从方方面面去尝试,既包括电子邮件回复,也包括购买食品杂货等)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你可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更多用来让自己"重启"的时间。在电子邮件回复方面,《一个人的听众》作者Srinivas Rao分享了他的一个秘诀:为必需回复和非必需回复消息分别创建不同的电子邮件账户,这样就可以将同事的反馈信息与酒店折扣通知信息分开。
克服FOMO
持续性的消费可能与FOMO有关,也就是害怕错过。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担心自己如果不了解最新的研究或者如果没有阅读最新的文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我们可能认为对于这些信息实现消费最大化可以帮助我们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但这其实只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实际情况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你想要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这样的策略往往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已经习惯每过半分钟就刷新一下电子邮件,查看一下社交软件有什么新消息,我们也习惯了去压抑自己的创造潜力。下次,当你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让自己切换一下生活模式,你可以散步、冲个澡或者是躺着睡上20分钟。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探索的空间,你会惊异于它所带给你的回报。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知道创造力不是某种神圣不可多得的天赋,而是需要你后天去培养、去增强,就像你通过健身来锻炼肌肉一样。坚持下去,你就会看到效果。
当下,似乎每个人都在努力去做的更多,但许多时候,做的少一点也能让我们受益。或者,至少让自己更具选择性,更自律,更愿意花时间与自己的想法碰撞,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想法。
译者:aik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